194
0
0
手机扫一扫查看

秦英林:中国养猪业的未来一定是猪好 人好 行业好

2025-03-07 10:49:32 快速评论
牧原始终将企业发展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。30多年来,我们从22头猪起步,成长为年出栏生猪7000万头、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。这背后,正是“厚植家国情怀,富而思源、富而思进”的价值坚守。
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各位代表:

我是河南牧原公司的秦英林。今年2月17日,我有幸参加了民营企业座谈会,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。总书记嘱咐我们,要厚植家国情怀,富而思源、富而思进,弘扬企业家精神,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企业。对此,我倍受感动,倍受鼓舞!

今天又聆听了李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,提出要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,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。我觉得这一点又给了我们很多信心。

作为从南阳走出来的农牧企业,牧原始终将企业发展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。30多年来,我们从22头猪起步,成长为年出栏生猪7000万头、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。这背后,正是“厚植家国情怀,富而思源、富而思进”的价值坚守。下面,我从三个方面说一下自己的认识和体会。

一、厚植家国情怀,锚定“端牢中国肉盘子”的产业使命。在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,畜牧业肩负着“菜篮子”保供与粮食转化增效的双重责任。我们坚持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同频共振。树立大农业观、大食物观,建成覆盖全国20多个省(市、区)的养殖产业集群,构建了集饲料加工、生猪育种、生猪养殖、屠宰加工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。特别是经过20年的创新育种,牧原已具备3000万头种猪的供应能力,可满足全国使用,持续为稳产保供做贡献。我们坚持与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。持续推进养猪智能化升级,比如总投资50亿元牧原肉食产业综合体,实现了饲料加工、生猪屠宰、肉食品加工、有机肥加工等多位一体,实现了粮进肉出、农头工尾,全球首创。这个综合体综合了饲料、养猪和屠宰,不仅节约用地,而且利于防疫,效果好,也为未来现代农业探索了一条可行的道路。

二、富而思源,联农助农,构建“企业+农户”共同富裕生态圈。牧原的成长,饱含着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。因此,我们饮水思源、回报社会,创新联农带农模式,通过资产收益扶贫、产业扶贫、教育扶贫等多种模式,累计帮扶14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,带动增收15.21亿元。我们设立教育基金奖优助学、铺设支农管网助农惠农,更好助力乡村振兴。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发挥龙头企业作用,与农民共享技术,帮助农民升级,在新旧产能更迭中,使农民不离岗、资产不沉没,减少内卷,这不仅是先富促共富,也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优解方案。这样,牧原公司做产业链难做之事,把容易做的事交给农民,把我们的技术嫁接过去让他们升级,实现共同发展,以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“先富促共富”的重要指示要求。

三、富而思进,锻造“创新驱动”的核心竞争力。一直思考作为全国的龙头企业,我们做什么?我们发现锻造全球农业的比较竞争优势,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。比较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种猪,到现在为止,我们还是引种,外面的猪比我们的好,我们没有话语权。当前,我们规划投资60亿元,打造一个全球独一无二的超健康种猪选育平台,支撑中国种猪育种实现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的跨越,我们完全可以自主掌控、自主育种。

此外,我们还创建了空气过滤超净化猪舍、猪病的天网工程、与西湖大学合作合成生物技术、养猪产业机器人等,这些技术在世界上都处在先进或领先水平。面对未来,我们将持续加强科技创新,构建“三好”产业生态,就是猪好(猪长得快,肉吃着香)、人好(养猪人职业化,能够轻松工作,受人尊重)、行业好(一个人的劳动,可以供养更多人的食品需要,早日建设成为创新力、竞争力比肩世界一流的科技领军企业。

各位领导、各位代表,我们作为农业龙头企业,感觉到构建一个农业科技领军型企业责任重大。我们发展的感悟就是:家国情怀是立身之魂。捐赠西湖大学十亿,只为强国尽一份力;捐赠河南农业大学十亿,只为农业生产,做一份贡献。

最后,提两点建议:一是建立绿色审批通道,特别是在合成生物、兽用疫苗等方面快审快批,更好保护科研成果,服务产业发展。二是请部长支持河南加强人才引育,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常态化的产学研合作,更好赋能河南农业高质量发展。

给总理表个态,养猪这一块,我们心里很踏实,未来的发展,一定是能做到让部长省心、总理放心、让我们总书记满意。